【内涵】处置精神病人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汇编
一华人民和精神卫生法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的精神卫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第二十七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第三十条 精神障碍的住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治疗 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 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第三十一条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治疗。监护人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第三十二条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 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承担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再次诊断要求后指派二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并及时出具再次诊断结论。承担再次诊断的执业医师应当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医疗机构应当公示经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接受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名以上鉴定人同进行鉴定,并及时出具鉴定报告。 第三十五条 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者患者不需要住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得对其实施住治疗。 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其监护人应当同意对患者实施住治疗。监护人阻碍实施住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治疗。 第三十六条 诊断结论表明需要住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没有能力办理住手续的,由其监护人办理住手续;患者属于查找不到监护人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由送诊的有关部门办理住手续。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其监护人不办理住手续的,由患者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办理住手续,并由医疗机构在患者病历予以记录。 第八十条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鉴定过程,寻衅滋事,阻挠有关工作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职责,扰乱医疗机构鉴定机构工作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有其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三条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的精神障碍。 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是指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
二华人民和民法通则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亲属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华人民和人民警察法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四华人民和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五华人民和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人民检察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四十条 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第二百零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第二百八十四条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第二百八十五条根据本章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决定。 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应当向人民法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人民法在审理案件过程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第二百八十六条人民法受理强制医疗的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人民法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第二百八十七条人民法经审理,对于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申请复议。 第二百八十八条 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批准。 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亲属有权申请解除强制医疗。
六华人民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三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七华人民和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八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华人民和公安部令第127号 第五十五条 案件侦查终结前,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根据情况进行核实,并记录在案。辩护律师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对辩护律师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进行核实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有关证据应当附卷。 第九章第四节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发现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应当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 第三百三十二条 对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七日以内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连同相关证据材料和鉴定意见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 第三百三十三条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决定强制医疗前,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必要时,可以将其送精神病医接受治疗。 第三百三十四条 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时,应当对精神病人严加看管,并注意约束的方式方法和力度,以避免和防止危害他人和精神病人的自身安全为限度。 对于精神病人已没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解除约束后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解除保护性约束措施。
九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公安部令第75号 第八条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八患有精神病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被盘问人的家属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因公安机关实施继续盘问而使被盘问人的家属无人照顾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其亲友予以照顾或者采取其他适当办法妥善安排,并将安排情况及时告知被盘问人。
十 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公安部令第17号 第四条 人民警察在巡逻执勤履行以下职责 十一制止精神病人醉酒人的肇事行为;
十一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66号 第三条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民政部门综合负责流浪乞讨病人的救助工作。民政公安和城建城管监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时有责任将流浪乞讨病人直接送当地定点医进行救治。民政部门要负责甄别和确认病人身份。各地政府要确定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定点医,卫生部门指导定点医对流浪乞讨病人病情的诊断甄别和救治。病人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可根据甄别的身份等具体情况,由民政部门所属的救助管理站接回,或通过其他方式帮助病人离。在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配合,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病人运送医疗费用追讨结算遇到的具体问题,搞好政策衔接。